欢迎光临
我们一直在努力

新的一年不再做个好人

当今社会都在教导我们要做一个“好人”,但是“好人”却总是被欺负。
从孩提时代到成年,学校、家庭和社会都一直在努力塑造我们成为所谓的“好人”。但如今,这个美好的称赞似乎已演变成对弱者的无情标签。

一旦被贴上“好人”的标签,人们往往需要承受与之相关的种种压力,可能成为无足轻重的备胎、和事佬,或是在职场中永远只能充当默默无闻的螺丝钉。在遭受不公时,有些人或许会冲动地想要变得“坏”一些,但实际上,他们内心深处的“好人”价值观早已根深蒂固,使得他们不敢轻易违背。

于是,那些自认为是“好人”的人在现实中遭遇了困境:他们无法获得预期的结果,却又不敢轻易转变成所谓的“坏人”。周围人的反感态度更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,不知如何是好。

二,“好人”被欺负的问题是没办法立即就能解决的,那是长期当“好人”的所造成的问题。
经常有人向我寻求一种能够普遍适用于被欺负、财务困境、遭受不公等种种问题的万全之策。然而,我深知这些问题的形成往往都是长年累月的结果,因此我们不能奢望有一种一劳永逸的解决之道。

我们必须为过去的错误付出代价,因为如果我们无需为自己的愚蠢负责,那么问题可能真的只需要一个简单易行的答案。但事实上,尽管我们饱读诗书,日书万字,我们却无法期待所有问题都能用同一种方法来解决。

这就好比一个人若在臭水沟中浸淫了20年,他不可能指望通过一个简单的方法就能立刻从臭味中脱胎换骨。真正的改变需要两个关键要素:其一是一池香氛,即寻找到正确的思想来指引自己;其二是时间的沉淀,毕竟20年积攒下来的臭味,总需要花费2-3年的时间来逐渐消散。

三,大部分人都不能成为伟大的人,所以我们不需要做一个“好人”。
当我们谈论那些成就伟大事业的人时,我们会发现他们不仅具备高尚的品德,而且往往外表出众、情商高超、心思缜密、头脑聪明。

而当我们在脑海中回想起一个普通朋友时,可能只会简单地评价说:“嗯,这个人还不错。”所以,我们不要再自欺欺人了。当别人夸赞你人品好时,很可能只是因为你没有其他明显的优点可以称赞。

如果你没有其他值得称道的特质,那么别人只能将你视为一个“好人”,一个只有好人品的普通人。

在追求成为一个“好人”的过程中,我们需要有所警觉。你可能会获得一些表面的赞誉和尊重,但很难获得实质性的利益。因为作为一个“好人”,你需要保持体面、懂得分寸,并时刻保持良好的形象。但你要明白,如果你不积极进取,别人就会取而代之;你想要保持体面,别人可能会不顾一切地争取利益。

四,只有那些竞争对手和成功者才想让你成为一个“好人”。
在职场中,许多忠厚老实的人可能会发现,原本属于他们的晋升机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抢走。那些已经成功的人常常强调做事要得体、有分寸,但这背后往往是因为只有成功者才能书写历史。他们并不希望你成为下一个成功者。

因此,不要成为那种胆小懦弱、被有钱人洗脑、不敢争取自己应得东西的人。

5.讨好型的人会逐渐失去自我,越来越显得虚假,其价值也会逐渐被淡忘
真正的“好人”是有原则、有分寸、有底线的。不成为“好人”并不意味着你要变得不择手段或胆怯。过去,你可能只是充当了一个一无是处、自以为是、懦弱的“好人”。

在现实生活中,有些人为了在别人心中塑造完美的“好人”形象,总是将别人的需求置于首位,而忽视了自己的感受。这类人通常被称为“老好人”,他们实际上可能患有取悦症。这些人容易陷入两个误区:一是认为对别人好,别人就会对自己好;二是认为只有不断付出才能维护好关系。

六,对一个人付出时,不应期待对方回报。
我们必须明白,给予和接受是相互依存的,而并非单方面的行为。一个人的过度付出和给予,不仅不会使关系更加和谐,反而可能对关系造成负面影响。因此,在恰当的时机给予他人回报的机会,或者主动寻求对方的帮助,能使双方的关系更加稳固。

七,讨好人不如讨好狗。
在心理学上,有一个概念叫做“贝勃定律”。当我们将这一概念应用于感情时,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:仅仅单方面地对一个人好,不仅难以获得对方的感激,反而可能使对方习以为常,甚至变本加厉地索取。过度的讨好可能会形成情感上的束缚,使得对方丧失了回报的机会。

讨好型人格是一种不健康的处世方式。过度地观察和迎合他人的情绪会导致这种人格的出现,这使得人们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负面情绪。长期下来,讨好型的人会逐渐失去自我,越来越显得虚假,其价值也会逐渐被淡忘。

 收藏 (0) 打赏

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

支付宝扫一扫赞助

微信钱包扫描赞助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龙罡网 » 新的一年不再做个好人

avatar

评论 抢沙发

  • QQ号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

登录

忘记密码 ?

切换登录

注册

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,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